集体出海参展真的能开拓海外市场吗?

这段时间行业朋友圈最火的事情就是诸多国产厂家,集体出海,强势“霸占”美国Pittcon、德国慕尼黑生化展和俄罗斯Analitika展位的信息。
各家参展代表都表示收获满满,发来游历美国、德国甚至欧洲的美景、美食、美女、美……照片。
羡慕死我了,我也想去,查了下机票,往返10万左右,肉疼!算了,还是安心打螺丝挣点钱养公司了。

这么庞大的团队出国展示自我、游历欧美,真的能开拓海外市场吗?

01 

出海有哪些准备工作?
2023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科研工具厂家(以科学仪器为主)发现国内卷不动了,于是纷纷寻求出海的“救国之路”。
与其内卷,不如外延。
我在去年的8月23号发了《优秀国产科研工具“出海计划”》一文,给了一些我从成功出海的几个朋友企业那边拿到的“出海前准备工作”,意图分享给国产科研工具厂家,让大家少踩坑。
可能是阅读量太低,最后发现这个事情其实没有引起厂家的关注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重金出海,很多企业仅仅收获了一些“寂寞”!

此时此刻,我依然希望诸位国产厂家做好准备再考虑出海,谋定而后动。

 02 

海外展会意义大么?
前面提到的三场国外展会,我信息比较全面的是德国慕尼黑生化展,一共有150家国产厂家参展,其中很多都是我熟悉的企业,还有我的合伙人。
如果你按照前面我的建议做好了出海前的准备工作,海外的展会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吗?
宣传的意义肯定是存在的(而品牌的建立是需要长期的宣传工作的),订单估计比较难!
我有三个行业朋友是在欧洲长期工作生活的,据他们的反馈,其实类似德国的慕尼黑生化展,当地的企业也不太参展,去观展的用户和当地代理商也比较少。
很多当地企业其实有自己的圈子,有Local的一些展示展览小型活动,这些活动才是真正能带来订单的,而这些活动国内的企业基本是不知道的。
 
 03 
怎么办?
花了几十万,如果出海你想有所收获,那一定要改一下出海参展的目标了。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宣传品牌,更不是马上就要拿到订单,而是去发展代理商的。
这就意味着如果去国外参展了,别闭馆就结束了自己的工作,也别把国内的同行聚会换个国家喝酒而已。
而应该及时整理和初步筛选有合作意向的当地渠道商,晚上或者展会结束了展开一轮拜访。这些“地头蛇”才能把你的产品真正售往当地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