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成绩单再刷新!中国外贸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外贸依然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在上半年实现历史突破的基础上,前7个月再摸历史同期新高。

据海关统计显示,前7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增长5.4%。7月当月进出口3.68万亿元,同比增长6.5%,月度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在5%以上。

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同比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个、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三个新”齐发力

“在较高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外贸取得新成绩实属不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罗蓉表示,这份成绩单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和外贸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继续发挥着全球贸易增长的稳定器作用。

罗蓉于8月1日在北京出席“中国经济怎么看”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2024年夏季)时,重点分析了中国外贸上半年成绩单,并表示,外贸新成绩的取得,新需求、新供给、新体制这“三个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罗蓉具体阐释道,新需求催生新供给。新的国际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传统的贸易伙伴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半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实现8.4%的增长。新兴市场成为中国拓展海外市场的新亮点。其中,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进出口实现10.5%的增长,出口增速高达14.2%。与此同时,中国对拉美市场出口同比增长14.7%。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地位,累计进口规模接近200万亿元。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的产品供给突出体现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对中国外贸的支撑作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跑出加速度。当前,中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传统优势产品与新业态新模式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中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3%和6.5%,塑料制品出口实现超11%的强劲增长。新技术的应用也在助力推动新产品的量质齐升。上半年,中国3D打印机出口数量增长超过40%,金额增长超过77%;一些供生产电子产品使用的高技术零部件出口也呈现量价齐升的发展态势。

新体制激发新动能。中国全面部署并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等重大举措,释放出强大的新动能。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大枢纽的加快建设,有效降低了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大平台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了对外开放的动力和活力。

供需互促互进

供需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也在进一步夯实包括外贸在内的中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表示,上半年,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在供强需弱、量价背离等分化中和新旧动能转换阵痛中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就外贸发展而言,供需两侧新动能、新优势蓄积壮大。需求侧获得海外制造业周期性回升、备货需求增强以及国内企业抓订单拓市场成效显现的支撑,出口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6.3个百分点。

在供给侧,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成长。升级类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6.7个百分点。在产业升级的支撑下,出口结构加快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7.14万亿元,增长8.2%,占全国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3%、25.6%、22.2%。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驱动下,供需两侧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持续巩固增强。

与此同时,企业利润水平持续改善。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增速比1—5月加快0.1个百分点,延续4月份以来的增长态势,企业投资能力和经营信心均在改善。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民营企业进出口11.64万亿元,增长11.2%,快于整体外贸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0.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4.9%;进口额同比增长12.3%,占全国进口总值的41.8%。

郭春丽表示,上半年,供给与需求、企业和产业、实体经济和货币金融均表现出预期改善、活力增强的良好势头,且近期国际组织和机构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新活力、新支撑。

政策用力给力

谈及外贸发展走势,罗蓉表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下半年中国外贸发展新动能将进一步得到有效释放,绿色贸易等将继续成为贸易的主要增长点,带动中国外贸实现量质齐升,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做出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全面部署,更加强调政策的协同性和监管的创新性。”罗蓉表示,在货物贸易领域,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强调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明确了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决定》还强调健全贸易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和贸易救济制度,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贸易的冲击;要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这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以促进中国贸易强国建设相关政策的协同,进一步降低中国发展货物贸易的各类制度成本,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贸易网络的能力。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郭春丽表示,下半年,随着宏观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不断推出,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推进,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不断积蓄壮大,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

文字/汤莉

编辑 汤莉 孟妮

审核/张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