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展业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其运作模式已经几乎成熟。德国、法国、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企业推动型和政府市场结合型4种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世界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占据优势。剖析其会展业的运作模式,对于促进我国会展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在德国,展览业拥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德国展览业协会(简称AUMA)。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只是展览业的治理者和协作者,不直接参与展览举办。德国的展览场馆由政府投资兴建并进行经营,政府还将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比如,德国联邦经济科技部每年都对出国展览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而且通过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组织德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展览会。当地的会展公司拥有自己的大型会展场馆,由政府控股组建集体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而且会明确资助项目、制定官方参展计划等。 ?
德国之所以成为全球会展中心,是因为其会展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运作,举办的展览具有专业性和国际性特点。目前,世界前10家营业额最大的展览公司中有5家设在德国。据AUMA国际部主任斯宾格介绍,德国每年举办约300场展览会,其中国际展和国内展各占半数,世界2/3的顶级行业展览会在德国举办。
德国会展业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组织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成功。德国会展业在长期发展中构建了以行业分工为主、地区分工为辅、面向全球的强大会展网络。德国展会设立的首要原则就是行业细分市场明确。在行业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各地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在这些大中型城市中通常都为会展产业开辟出一个特定的地区,构建专门的展厅。会展的主要形式已不是综合性的博览,而是带有浓厚的专业性质。
以法国为代表的“综合运作模式”是指在市场的推动下,政府参与管理。 如展馆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组成国有场馆公司负责展馆的经营管理,不进行会展项目的运营。而展览公司则不拥有展馆设施,也不参与展馆经营,主要从事会展项目经营。对于这种业务划分方式,法国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这能促进会展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场馆专心做好场馆服务工作。这种比德国模式更细的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会展服务专业水平。 ?
在整个运作模式中,法国会展委员会与德国AUMA相同,行使宏观管理权,除制定有关的 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培训 外,还负责会展经费的预 算和支配,准备下一年度的工作方案,并要听取涉及国的大使馆经济处的意见和有关企业的意见,并向分管部长报告,在讨论全年预算中拍板决定。
新加坡|政府主导型的综合运作模式
新加坡的会展业属于政府主导型,新加坡旅游局的展览会议署建于1974年,主要任务是协调、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在国际上介绍新加坡举办国际会展的优势条件,促销在新加坡举办的各种会展。该署不是管理部门,只是协调配合展览公司开展工作,而且不向新加坡的会展公司收取任何费用。在新加坡举办会展没有任何管理法规,举办展会也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 ?
发 展会 展经济,展馆建设是首要条件之一。 新加坡博览中心就是有政府背景的新加坡港务集团投资建立的,博览中心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每年场地出租率达45%。 另一处非常有特色的展览会场是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新达城),据了解,新达城建成的第二年就卖出了两栋楼,收回了投资。 该中心总层 面积10万平方米,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各种会议、展览等活动有1200多个,许多国际高峰会议都在这里举行。
来源:中关村科技会展,原标题为《 四大会展强国的“运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