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销售路数窄,信息面不广,对行业了解不全不深,只能依靠熟悉的做法也就是展会这个渠道。 那么在展会越来越僧多粥少,内卷越来越狂热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尽可能地让参展带来回报?使展会的效果最大化? 必须避免千篇一律,如何做到万里挑一?
下面分别从广交会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 ,五金展 ( 中国国际五金博览会 ) ,国外展 ( 科隆五金展EISENWARENMESSE , 莫斯科五金工具展览会MITEX )来分析展会的现状和现实以及更有效的做法。
一 年两届的广交会是很多出口 企业 的期待和希望,也是企业无奈的选择和押注。广交会也不再是多年前的展会,能够立竿见影,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今天的展会更像一场马拉松赛,场面热闹,参与者多,收效者少,而更多的参展商其实是在花钱加入陪跑。
那么展会如何才能效果最大化,在众多参展商中脱颖而出,如何在这种设计大同小异,产品相互模仿和同质化严重的场馆里做到与同行区别开来?做好以下三点对企业的帮助会非常大。
一、了解广交会的现实情况
广交会的摊位分类主要有五大类:多摊位,大摊位,双摊位,标摊和拼摊位。多摊位为4个以上的摊位,大摊位一般指主通道的四个摊位,双摊位就是两个摊位,标摊即3m*3m的标准摊位,至于拼摊位就是两个或多个供应商一起拼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摊位。
二、有针对性地准备展品
参加广交会有几个地方必须要调整:一、不能为了摆产品而摆产品,认为广交会费用这么贵,能多放一个产品就多放一个产品,把公司产品都摆上,如果不够可以从别人那里再找几款来,这种做法不调整直接把效果和形象打到谷底。二、不成系列的产品一定要撤走,电动工具客户看产品和选企业以系列为参照,不同品类和行业的产品摆在一起给客户不专业的印象。三、摊位设计的广告只能突出主打产品,不要贪多把产品都印上去,想告诉别人我们都有,但在买方的认知里恰恰相反,什么都有等于什么都没有。所以突出核心和主力是关键,今天这款产品就是我们的主角,就是公司的头牌,必须是这个思维。
展品准备也是有讲究的,要根据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准备参展的样品,如主要客户来自哪些国家?这些市场有什么不同的需求等?在参展前要有推演,这样才能在参展过程中得心应手。
三、流量思维
五金展与广交会有本质的区别,一个针对国外市场,一个针对国内市场。面向的客户群不同,做法自然也不同,在规模、形式和表现上完全各异。广交会是展会规模大,五金展是展位规模大。在形式上,广交会更倾向于谈生意,五金展更倾向于秀实力,所以展会的表现形式自然不一样。
如何在五金展上做得更高效,除了上面广交会所说的以外,不同的展会要用不同的做法。下面这几点是做好五金展必不可少的思考方向。
一、客户群的行为模式
五金展不像广交会,可以轻易区分客户群,在广交会上参展商只要看是不是外国人即可。而五金展相对要复杂,有同行、经销商,配件供应商,单纯的观众等等。
二、小位大展
三、现场体验
大展位的现场体验和小展位是不一样的。大展位本身就聚集着人流量,所以现场任何表现形式都会形成围观,而小展位没法聚集人气,演示也很少人看,所以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让人留下来。
让人留下来的方法很多,比如挑战活动,游戏活动等等。但一定要有创意,让人愿意玩,还要有收获,有物质利益。
其次可以提供兴趣体验,让观展人员觉得值得一试,有必要体验。展会一定要从销售思维转变为娱乐思维才能有效果,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场秀。
三、国外展
基本上国外展在摊位划分上都有区别对待,只有少数有实力的企业挤入国外行列的展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参加很多国外展都是标准摊位,展馆也是分开的,中国企业在中国馆,别的企业在国际馆。
这首先在规则上就体现出不公平和歧视性,有些国家将中国企业分布在地下层,并且都是标摊,企业形象严重受损。
由于短期难以改变长期形成的代工思维,参展的目的很简单,单纯为了订单。可生意竞争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越想要订单就越没有订单,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企业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个点,一个面或者线性的。生意的好坏也是如此,并不是价格高生意就不好,也不是质量差生意就差,适合、同频、匹配、门当户对等这些才是关键点。
所以,精准就成了当下企业在营销上的杀手锏,参展要精准,展会与企业的匹配度和相关性要高。展会策划要精准,摊位呈现要对目标客户有吸引力。展品要精准,要适合目标市场的确切需求。
既然花了钱去参展,就要认真对待,用心做好,而 不是眼里只盯着 订单,心里只想着 订单。 越想要赚钱越赚不到钱,越想要订单越接不到单 。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也是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