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祸得福,收获一个实力买家!
2023年,疫情开放后的第一年,许多外贸型企业都展开了疯狂的国内外参展之旅。
有的公司参加展会,是借助展会的平台,去拜访这3年“失联”的客户;有的公司参加展会,是为了开拓新的渠道、开发新的客户,想要把疫情期间错失的机会都抢回来。
我们公司参加国内外展会的目的包含以上2种情况。
跟欧美市场相比,东南亚市场的生意相对简单,客户对供应商公司的资质条件等要求也比较低。所以我们公司一直想去了解东南亚市场的情况。
决定参加印尼展会
在不断地搜集资料和相关信息,并且联系了多家东南亚展会的服务商之后, 2023年11月中下旬,我们最终选择了在雅加达举办的2023年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作为全年展会的收尾站。
其实,我们最终确定下来参加印尼这个展会,主要有两点考量:
① 我们通过参展商名录发现,在同行业已经有26家公司报名参加了这次展会。
通常我们会将同行业内报名企业的数量作为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同行企业越多,说明展会的影响力越大、产品的专业度越高、参展的客户质量也越高。
曾经有人反驳说,同行参加的企业多并不代表参展的效果好,相反可能会被别的企业抢走订单。对于这点,我只能说“见仁见智”,任何展会都不可能只有某个行业的一家企业参展。
此外,客户在参展之前也会了解参展商的情况,行业内的供应商企业越多,对他们的吸引力就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买家来展会现场,这种“双赢”的局面是我们都想看到的。
② 仔细查看展会举办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情况分析。
比如通过相关的调研分析报告,我们发现印尼的人口数量有2.8亿(2022年在全球的人口排名第四位),而其年龄的中位数(29.6岁)表明,印尼是人口成年型国家,印尼总人口数的60%处于生产年龄范围,且劳动力人口在未来10年左右仍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由于我们的产品是湿巾,所以我们还了解到这个国家0-14岁孩童的人口数量高达6991万,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糟糕的参展体验
再结合其他我们需要的相关资料之后,我们最终决定参加这个展会。
之后大家就立马开始办理签证、订机票、订酒店以及准备样品等工作。按理说,这些对外贸人来说都是很简单的工作,尤其是在2005年8月之后,印尼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实行了落地签。
所以我们就直接办理了B213电子落地签,按照以往的经验,拿着旅游签证去参加为期一周的展会,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去年11月2日的时候,我们突然收到了展会主办方的特别通知,此行需要商务签。
看到通知后,我们和公司商量,为了保险起见,立马着手办理了B211A商务签证。这次印尼展会是某司主办的,参展商的数量非常多,商务签证的出签速度很慢。
11月20日的时候,我们老板的商务签证顺利出签,但是我的商务签证却直到出发当天( 11月22日)还没有出来。
我当时心里非常着急,很怕去了之后无法参展,于是立即联系主办方。但他们的回复却是,建议我们按照计划出行。并且表示虽然我没有商务签证,但是到了印尼之后,会有专门的对接人员带我走绿色通道办理入境事宜。
可是当我再次询问对接人员的联系方式以及具体办理的流程时,他们却含糊其辞。一会儿说落地印尼之后,我们也可以自己办理落地签,然后拿发票找他们报销;一会儿又说,到了印尼再联系他们,他们会想办法带我走绿色通道。
总而言之,就是没一句准话。带着忐忑的心情,我和老板一起出发了。
从中国出境的时候,我将已经办好的B213电子签给海关办事员,他简单地问我去印尼干什么、去多久,我如实回答之后就被顺利放行了。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印尼雅加达国际机场的飞行时间是6.5个小时,当地时间晚上11点53分我们顺利抵达雅加达。
可是,到了机场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见到主办方的当地对接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怎么走绿色通道。
我打电话给联系人,他们却说往年是可以走绿色通道的,但是这次参展商比较多,不能走绿色通道了,要我们自己去办落地签。
在经过接近7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又没有给我实际有用的通关回复之后,我心里真的感到十分恼火。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听到同飞机的其他人说,机场办理的落地签证就是B213旅游签,如果已经办理了,那么无需重复办理。
我们是第一次去印尼,不确定已经办好的B213签证是否可行。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办入境手续。
印尼是小费国家,特别是出入境的时候,听说都要收取小费,所以我提前备好了100元的人民币。
排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队,我走到海关面前,把护照原件、酒店入住凭证复印件、往返机票复印件,以及B213签证彩色复印件一并交给了他们,办理入境手续。
幸运的是,海关没有问我任何问题,也没有索取小费,就让我顺利入境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老板入境却并没有这么顺利。海关问他为什么办了2个签证,一个是旅游签证、一个是商务签证,还被索要了100元人民币作为小费。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顺利入境了。
第二天早上9点我们到了雅加达国际会展中心。印尼的展馆不大,参加展会的摊位90%都是9平方米的标摊。
我们麻利地挂海报、摆放样品、整理报价单,然后就开始准备迎接到访客户。
这次展会,馆内馆外的人流量还是很可观的。可奇怪的是,我们的摊位以及旁边五六家企业的访客流量却很少。
展会前两天的效果很不好,总共就接待了24个客户,大部分客户只是简单地看下产品,并没有提及下样品单或者下订单的意向。
当我们询问主办方为何效果这么差时,他们却回复说:“别的摊位客满为患,是因为他们购买了的展贸服务,可以提前跟客户在线上沟通,邀请客户到展位上进行洽谈。而你们没有购买这个服务,也没有提前跟买家预约到摊位面谈,所以摊位的客流量少。”
听到这样的回复,我们都非常生气。而让我们更生气的是,在报名之前,主办方给我们的摊位是靠近主通道的入口,但已经开展三天了,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个门却一直是关起来的。
事后我们跟他们沟通这些事情的时候,对方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就在我们对这次展会感到失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们的印尼之旅有了新故事。